火力全开!兰州新区全面开挂!2021年强势杀出整个兰州都羡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喷涂项目 > 建筑围挡喷涂加工

火力全开!兰州新区全面开挂!2021年强势杀出整个兰州都羡慕

2024-10-20 08:05:07 建筑围挡喷涂加工
  • 产品概述

  今天,我们召开兰州新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安排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重点任务,动员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力量、主动担当、敢闯勇创、务实拼搏,奋力谱写兰州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2021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兰州新区建设“四区两新”的关键一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2021年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提高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八大国企营收、利税均增长30%以上,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六)聚力品质品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打造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城市软硬件,为产业大发展、人口大集聚提供现代化服务。

  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加强协调统筹,做好市域铁路东环线号线、新区与主城区多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建设中川至永登高速公路、中川至安宁和中川经黑石、石洞至什川快速通道,推动新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

  全力保障和推进机场三期、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机场环线铁路、中通道及新区南站、清傅公路建设。根据自身的需求及时增开区内公交,开通新区至白银、景泰、榆中、什川等市郊公交线路。

  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优化城市功能分区,高标准编制石洞、水阜片区空间规划,打造中心城市功能拓展区。依托大数据、5G网络建强“城市大脑”,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中深度应用,打造高水平智慧城市。

  大力培育“甘肃风味”“新区品牌”商贸体系。健全商品房、经适房、安置房、公租房等多元住房供给体系,满足各类群体住房需求。

  启动建设备用水源水库、第三污水处理厂,全力打造“节水城市”“无废城市”。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改造一批绿园、绿带、绿廊,打造雅致实用城市夜景,建设“时尚现代、靓丽舒适、宜居宜游”的魅力新区。

  主动承接移民搬迁。快速做好陇东南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积极承接别的类型移民搬迁,落实好“零门槛”落户政策。

  加快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认真做好所需用地指标协调保障工作,完善移民入区各项政策,全力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快、融入好、能发展、早致富”,实现移入人口10万以上。

  (七)聚力绿色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绿色作为新区高水平发展的“主旋律”,以生态修复美化城乡环境,以现代农业带动乡村发展,着力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

  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统筹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以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打造百亿生态种养循环产业,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促进一二三产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值倍数增长。

  加强农产品检测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制度。推进种质资源库建设。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发挥国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全力发展“市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盟,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下乡”参与联农带农产业项目建设。

  推进土地、产品、劳动力等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合理配置,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深度融合。

  加大生态修复治理。积极地推进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区建设,按照“强生态、保水源、固风沙、拓空间、促发展”思路,开展效益型全域生态修复治理,依法依规开展未利用地综合开发,为区域生态气候改善、黄河水源涵养、农业发展、城市拓展、产业集聚、人口增长储备充足空间。

  启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和引大渠系封闭改造,构建生态水系绿廊。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积极申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八)聚力民生福祉,切实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把改善民生作为新区高水平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教育事业增优提质。立足人口迅速增加实际,优化学校布局,快速推进瑞岭锦绣小学和瑞岭名郡学校初中部建设,实现秋季招生。启动新区第七小学和第三初级中学建设,加快成功教育园、贺阳教育新区学校、甘南实验中学建设。

  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四点半”工程。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启动教师“区管校聘”工作,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教育队伍综合素养整体提高,不断的提高教育质量。加快科教园区B区建设,推动构建校企共建、互促、共享机制,持续放大“工匠摇篮”效应,打造“技能甘肃”示范区。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动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医院投入运营,引进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在新区办分院,加快省公共卫生中心P3实验室、省级医学集中观察留观点、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新区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启动新区妇幼保健院建设,推进社区医疗中心标准化建设,扩大医联体覆盖范围。

  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疾病防控、精神卫生、老年健康、妇幼保健等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促进文体事业蒸蒸日上。实施文化强区行动,完善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场馆功能及运营管理,建成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8个。

  依托优质体育场馆设施,积极承办国家级、省市级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利用“金角银边”加大体育健身场所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文明城市提升行动。评选一批“优秀党员”“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新区好人”。

  健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做好惠企稳岗、增创业、扩就业工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导搬迁移民、高校毕业生等来新区就业,以“零门槛”落户政策吸引更加多人力资源集聚新区,打造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区,为全省保就业作出新区贡献。

  织密筑牢兜底保障网,持续拓展救助覆盖范围。创新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模式,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医养康养结合发展。加强根治欠薪工作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全面落实降低企业社保费政策,加强退伍军人就业服务保障。

  (一)聚力党建引领,全面筑牢坚强有力政治保障。把党的建设作为新区高水平发展的统领,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慢慢地加强党员干部斗争意识、斗争精神、斗争本领,持续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战斗力,为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把牢政治方向。始终把践行国家级新区肩负的战略使命作为高水平发展一以贯之的根本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开展“比学习、比素质、比能力、比实干、比成效”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逐步的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体现到推动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

  凝聚思想力量。围绕建党100周年,组织并且开展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推出一批展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品力作,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展示党和国家、省市、新区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组织并且开展“庆祝建党、共绘锦绣”“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等主题活动。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依法快速查处各种损坏党和国家形象、抹黑新区、阻碍改革、干扰发展的违 法行为,以正面宣传汇聚起奋斗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磅礴力量。

  筑牢组织保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驻区单位与社区“契约化”共建、国有企业与“两新”党组织“业缘”联建,打造“全域党建共同体”和党建特色品牌。

  将绩效考核与干部考核考察紧密结合,严格落实德能勤绩廉标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使开拓者受拥戴、奉献者受尊敬、勤奋者得实惠、无为者受鞭策、违纪者受惩处。

  健全“3+N”人才政策体系,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以国企为平台吸引万名有志之士来新区发展,促进“人才红利”“人口红利”叠加释放。

  从严正风肃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紧盯工程建设、招投标、金融信贷、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加大违纪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查处力度。

  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着力解决阻碍新区改革发展、客商诉求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群众意见较大的突出问题。

  严厉打击内勾外联、损公肥私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工作落实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等懒政怠政行为。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二)聚力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发展动能活力。改革是新区立足之本,全面对标对表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及自贸区,在完成中央和省市各项改革部署的基础上,推进新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系统观念,树立一盘棋意识,以建设大兰州为指导,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移民搬迁等大机遇,积极地推进新区与皋兰协同发展机制,统筹整体规划、产业布局、基础配套,探索出一套改革创新、高效融合、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兰州发展拓展大空间,实现产业、人口、城市大跨越。

  深化自然资源改革。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结合新区实际,突出依法规范、生态优先、区域协调、务实管用,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绘制一张真正能落实、管长远的规划蓝图,推动区域未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实行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控,开展单位土地贡献度考核,效益效果评价,优奖劣罚,优增劣汰。规范不动产抵押融资、转让等,杜绝各类弄虚作假损害公共和他人利益行为。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用足用好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字招牌”,引导金融机构健全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创新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

  加快新区法人银行及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筹建进度,新增绿色金融专营机构5家以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支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0亿元以上。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超过10亿元。“绿金通”平台注册企业超过1000家、融资超过100亿元。设立首期10亿元绿色发展基金,助力全省绿色崛起。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集聚、创新开放、乡村振兴及公共服务等领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探索国有独资公司党委会与董事会“两会合一”制度,强化审计、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协同监督,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质量效益双提升。健全薪酬管理、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

  树立人才引领企业成长意识,大力实施国企万名引才计划,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区产业集聚提供人才支撑。

  深化信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行政、司法、企业、团体、居民等全方位新型信用监管机制。

  推进新区“红黑榜”“双公示”等各类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开展重点领域诚信缺失明显问题专项治理,落实“逢报必查”“逢办必查”信用信息核查工作机制,引导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工作。

  (三)聚力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项目作为新区发展的根基,牢固树立“以项目提素质、炼能力、出业绩、论英雄”的理念,推动生态产业快速成长。

  绿色化工产业。加快绿色化工园区东区危化品运输场站、培训基地和西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实行封闭管理,守牢安全环保底线,争创国家D级化工园区。

  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与国内外化工产业龙头、企业龙头加强合作,共建产业园,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向新区集聚。支持莱安、智资等项目达产,围绕兰石化产业链延伸、“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C区建设,新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建成投产100个以上、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快速提升。

  打造产业转移条件最好、产品品种类型最全、科技含量最高、军民融合程度最深的绿色化工产业高水平发展“中国典范”。

  金属新材料产业。支持商投高档铝箔、德福新材料二期、康鹏液晶显示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产值70亿元。

  立足省内有色金属、稀土、气候、期货交割库、科研院所等资源优势和新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围绕稀土、碳纤维、金属新材料、粉末冶金等开展重点招商,吸引金属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向新区集聚。

  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产业。以国际一流水准编制城市矿产产业园、表面处理产业园规划,快速推进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飞机、汽车、家电、电池等废旧物品综合利用发展城市矿产产业,带动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电镀、喷涂、搪瓷等快速培育表面处理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紧盯绿色化工、信息、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高水平发展所需的先进装备进行招商补链,提升配套能力,实现产业互促发展。

  争取中科曙光高端服务器整机制造生产线落地,加快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兰通厂搬迁改造、大科学装置检验检测中心、广西柳工西北智能再制造基地等建设,支持企业“三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

  信息产业。抢抓“东数西算”发展机遇,发挥新区电价优惠、气候干凉耗电少、宽带资费低等优势,积极争取各大运营商、知名互联网公司优先在新区布局信息产业项目。

  大力发展数字化的经济、在线新经济,加快润泽国际信息港、移动大数据产业园二期、电信大数据中心、国网云数据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超算中心和金融、统计、能源大数据服务中心等布局新区,打造西北机架顶级规模的数据中心,争取获批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节点和重点区域集群。围绕大数据中心建设配套装备产业、数据应用项目,做好人才及保障服务。

  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化工园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等资源优势,创新推动向高的附加价值的成药延链。围绕现有中药批号加大生产,盘活存量资产,释放现有生产能力,争取更多产品进入国家医药带量采购目录。

  围绕中药、西药、农药、疫苗、化妆品、保健品、防疫物资等加大“西部药谷产业园”全产业链招商力度,加快东瑞制药、农垦药碱厂、同位素医药中心、重庆医药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拓展“中药+”大健康新业态,建设研发、种植、加工、存储、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基地。

  商贸物流产业。依托航空、铁路、公路运输构建高效专业的商贸物流网络,推动供应链产业链多元发展。新增酒店宾馆5家,开展“千企万店惠陇原”“乐游新区·欢畅惠购”等促销活动,打造高品质商圈经济、夜市经济。

  鼓励发展平台经济、电商经济,推动网络货运发展,完善城乡冷链设施和城际配送网络,打造区域快递分拨中心、区域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推动铝期货指定交割库高效运营,争取设立西部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中川北站完成货运吞吐量300万吨以上,商贸物流产业营收总额突破2500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深度挖掘秦王川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健全旅游配套服务,开发游客网上集散中心,整合西部恐龙园、晴望川民俗文化村、长城影视城等旅游资源,与现代农业、自然风貌、绿色制造、临港花海等结合,开发具有新区特色的观光购物、温泉疗养、户外运动等全域旅游服务产品,打造集观光、食宿、采购、娱乐、疗养、科教、研学等为一体的新区“一日游”“两日游”旅游品牌,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

  持续办好太平鼓王争霸赛、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开发“四季游新区·精彩乐不停”旅游项目,做强“靓丽新区”文化旅游名片,打造现代都市休闲旅游新典范。

  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围绕建材家居全产业链,引进灯饰、五金、板材、家具生产等企业。谋划在新区北部合理地布局风电、光伏、光热、热电等清洁能源产业。

  依托中国西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国家区域(西北)救援中心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应急物资生产、储备、物流等产业项目。谋划在石洞、水阜片区发展商务、金融、设计、康养、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心城区拓展地。

  (四)聚力创新驱动,持续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引领。坚持把创新作为新区高水平发展的“动力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实现内涵型增长。

  建设高端创新平台。组建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区内企业技术、人才、平台资源共享,开展关键研发技术攻关。

  推动同位素实验室申报国家级实验室,新建创新平台20个以上,筹建大数据众创空间、大数据研究院,争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创新基地等布局新区。实施科技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200项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至3.7%以上,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占比50%以上。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发挥产业地图规划引导功能,引领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

  聚焦“园中园”,加强与中科院、兰大、农大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建设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园和农产品、花卉、畜种转化基地。

  聚焦“新区造”,加快德福新材料5G高频高速通信用12微米反向铜箔、科近泰基重离子医疗装置生产线建设,推动生物疫苗、抗肿瘤药、永磁复合电机等产品研制和产业化进度,提升企业在行业细致划分领域的竞争力。

  营造优质创新生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特殊贡献人才股权激励、现金奖励、个税返还等机制,强化高端人才引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突出国企在储备高素质科研人才中的骨干作用,推广“项目+团队”模式,鼓励领军人才打包人才团队、技术专利等资源“带土移植”。

  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科研院所与骨干企业一同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站。全方位做好科研人员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创造优良创新创业环境。

  (五)聚力扩大开放,不断拓展全方位合作空间。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拓展开放平台功能。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全程化国际联运服务链条,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中心中转枢纽、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

  推动综保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吸引更多企业落地,培育保税新业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50%以上,在国家绩效评估中实现赶超进位。

  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助推“陇货”“甘味”产品走向全国全球。依托“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打造安全、高效、智慧的“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中心。

  扩大开放通道建设。发挥航空枢纽优势,织密通道物流网络,新开辟兰州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际(地区)航线,实现与重点旅游城市直航通达。

  建设中欧货运班列物流集散中心,扩大海外仓布点,加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与东南沿海、沿边口岸在货源集结编组、货物换装、通关查验等方面全流程对接,畅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物流。加快建设区域仓储分拨基地,通道物流产值增长25%以上。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用足用好进博会、药博会、农博会、兰洽会等大型节会,以产招商、以链引资、以业聚才,加快提升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利用中欧回程班列优势,做大有色金属、木材、粮油等贸易总量,推动进出口贸易额增长50%以上。

  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认真贯彻习法治思想,加快法治新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序推进撤村并居,不断深化“三社联动”,持续推动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安全社区。

  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升政法干部综合素养,树牢对党忠诚、为民解忧意识,依法打击恶意诉讼浪费司法资源、破坏社会公平公正和党在人民心中形象的不法行为。

  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网络犯罪、危害社会安全等行为,打造平安和谐新区。

  支持工青妇、工商联、派等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新区发展,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逐步的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聚焦安全发展防风险,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全周期管理”“大数据治理”,做到智能监管全覆盖,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持续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各项工作,坚持“人”“物”同防,把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防控关口,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同志们,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情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铆足干劲、拼搏奋进,全力开创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新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

【扫码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