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9月18日消息, 联合国人工智能咨询机构发布报告提出七项建议,以解决AI相关风险和治理差距。报告建议就人工智能治理开展新的政策对话,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交流和全球AI能力发展网络,以提高治理能力;希望建立一个全球AI基金,以解决能力和协作方面的差距;倡导形成全球 AI 数据框架,以确保透明度和问责制。此外,报告还提议设立一个小型人工智能办公室来支持和协调这些提案的实施。据悉,这些建议将在 9 月举行的联合国峰会上进行讨论。该咨询机构是联合国去年为解决 AI 国际治理问题而成立,由 39 名成员组成,去年底曾提交一份初步报告,此次发布为最终报告。
据白宫9月18日消息,美发布《美国全球发展的策略》,加强全球化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战略包括:推动贫穷的地方实现可持续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发展,涉及气候适应、能源、数字、卫生健康、农业粮食、水、卫生等基础设施;投资健康、粮食、教育;推动经济脱碳,提高气候适应力;促进民主;加强人道主义援助。
据美国务院9月16日消息,美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关键矿产合作谅解备忘录。美国务院表示,该谅解备忘录体现了美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意愿,以实现全球矿产供应链多元化,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同时保护中亚独特的生态系统。美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正在积极努力鼓励美私营部门投资乌兹别克斯坦采矿业。
Reuters9月19日消息,欧盟反垄断监督管理的机构启动诉讼程序, 要求它向竞争对手开放其封闭的生态系统,否则可能面临巨额罚款。据悉,这一举措是欧盟执行反垄断法规《数字市场法案》(DMA)的一部分,旨在确保数字市场的公平竞争。欧盟竞争执法机构称已启动两项规范程序,第一项程序针对智能手表、耳机、虚拟现实耳机和其他互联网连接设备的 iOS 连接特性和功能;第二个程序涉及 Apple 怎么样处理研发人员和第三方为 iOS 和 iPadOS 提交的互操作性请求。欧盟目标是在六个月内结束这两项程序。
据NewAtlas网9月18日消息,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出使用磁场驱动显示图像的柔性显示器。研究人员受鱿鱼的色素囊启发,使用具有磁性和显色两种特性的Janus纳米粒子,通过改变磁场来切换粒子的方向和颜色,从而显示出不同的图像。以此开发出的屏幕可利用磁性进行调控,而非电力,通过磁场操控图像的显示与隐藏。同时,这种技术特定的编码密钥,可以显示特有的图案,实现安全图像编码。研究人员表示,该屏幕设计可用于光线和电力不切实际或不理想的场合,如衣服、贴纸、身份证、条形码和电子书阅读器上。
据MeriTalk网9月19日消息,美国网络司令部发布了一项5年人工智能路线图,旨在提高分析能力、扩大运营规模,并增强对于对立方的破坏力。该路线多项任务,重点是整合人工智能以应对持续作战和快速破坏对手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实施,首先实施60多个试点项目和26项新举措,相关实施工作由网络国家任务部队的新工作组领导。这项战略旨在保持网络司令部在技术创新和网络防御中的前沿地位。
据New Atlas网9月19日消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够长期存储信息的“5D水晶”。研究人员使用超快飞秒激光将数据精确地刻录到纳米结构的玻璃内定向的自组装纳米结构空隙中。这种编码方法使用两个光学维度和三个空间坐标在整个材料中写入,实现五维编码。这种5D晶体可以保存多达360兆字节(TB)的信息长达数十亿年,即使在冰冻条件和高达1000℃的温度下也能保持稳定。该技术可用于创建人类、动物和植物基因组的永久记录。
据联合国新闻网9月19日消息,联合国高级别人工智能咨询机构发布《为人类治理人工智能》报告,对AI管理提出了七项建议,以应对和AI相关的风险和治理漏洞。这份最终报告建立在过去数月的广泛全球磋商和2023年12月发布的中期报告的基础之上,明确了当前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格局中的关键差距,并为全球AI治理提出建议,代表了全世界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期望和愿景。联合国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掌握在少数跨国公司手中,存在着一种危险,即这项技术可能会被强加于人,而人类对于怎么样去使用它没有发言权。
据TechXplore网9月19日消息,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智能移动数字孪生,可以在互联网空间实时复制物理空间的交通状况,用于实现混合无人驾驶和远程驾驶。该数字孪生系统结合无人驾驶和远程操作,演示了全球首个混合无人驾驶系统。系统通过结合车辆传感器的局部路径规划和数字孪生提供的全局路径规划,提升了交通安全和效率。这项技术利用V2X通信和边缘计算,并已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际操作。研究成果展示了数字孪生在动态环境中应用的潜力,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TechXplore网9月19日消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光州科学技术研究院和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联合研究团队受猫科动物眼睛结构启发,开发了一种新型义眼,复制了猫科动物在黑暗中看清物体及跟踪目标的独特能力。该团队模仿猫科动物眼球结构设计了垂直光圈,使相机能够聚焦目标而背景模糊,改进了白天目标跟踪能力;同时,研究人员通过添加金属反射器模拟了猫眼的照膜功能,使相机在黑暗中更敏感并能探测隐藏物体。这种创新结合了高效的光敏感度和跟踪性能,有望为机器人、目标检测等应用提高性能。
据ARPA-H官网9月20日消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H)宣布了开发生物医学数据结构(BDF)工具箱的执行团队。BDF工具箱旨在实现跨数据孤岛所需的团队合作,使生物医学研究数据更易于访问和使用,以确保算法可以帮助克服数据集成和使用的技术障碍。项目最初着重关注癌症和罕见病数据,最终将扩展到其他疾病。
美国HHS首次颁发多供应商奖,以实现国家系统的现代化,结束目前的合同垄断
据HHS官网9月19日消息,美国HHS下属的卫生资源与服务管理局(HRSA)首次授予多供应商合同,以改革器官采购和移植网络,使国家系统现代化,提高器官捐献和移植系统的透明度、绩效、治理和效率。从单一供应商向多个供应商过渡是推进移植系统创新的关键一步,以更好地实施《确保美国器官采购和移植网络法案》。
据中国科技网9月20日消息,美国和印度的科研人员研发出迄今最准确、功能齐备的14位(万亿级)神经形态加速器,创最高能效记录4.1万亿次运算/秒/瓦。该平台采用分子忆阻器模拟物,可模拟人脑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方式,处理神经网络训练、自然语言处理等高级任务,并可跟踪和控制分子运动。该平台使用基于节能环保的材料研制出高性能神经形态设备,明显提升了AI驱动的计算性能,有望取代现有计算设备。
据中国科技网9月19日消息,美国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研团队通过一系列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这一些数据被整合成交互式可视化网络工具“连接组学”。该工具有助于研究人体复杂的分子构成,发现与各种疾病相关的潜在特征。
据BROAD官网9月18日消息,美国博德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的科研人员从健康人粪便中分离出的18种细菌菌株,能有效抑制抗生素耐药性肠杆菌科的生长,减轻小鼠的肠道炎症。这些菌株通过竞争肠道中的碳水化合物资源来抑制有害细菌的定植,且比目前疗法副作用更少,为治疗抗生素耐药性肠道感染提供了新策略。
据双碳情报9月20日消息,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宣布其利用“自然对流停堆排热测试设施”(NSTF),开发用于下一代核反应堆的被动安全系统。该系统可在无人工干预和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冷却反应堆。NSTF是线比例模型,能够对反应堆及其组件进行大规模实验测试,确保在设施内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代表真实、全尺寸反应堆所的物理现象。这种被动安全系统在主动安全系统出现故障时充当备用系统,这种系统不需要任何电力以及其他输入操作,利用自然力(如重力和热对流)从反应堆中排出热量。
据科技日报9月19日消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开创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的全新模式,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该项目平均水深约305米,主要生产设施包括1座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1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该项目采用干式开发技术代替水下开发方式,采用自研多点系泊系统代替单点系泊系统,开创“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计划投产开发井32口,高峰日产油约2700吨,油品性质为重质原油。
据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9月19日消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腐蚀科学与工程中心的工程师在“凯尔萨格”号(Kearsarge)两栖攻击舰上安装先进的热喷涂防滑(TSN)涂层系统,并配备新型热喷涂机器人车辆(TSRV),以逐步提升海军舰艇的战备状态。据了解,TSN是一种金属化涂层,能承受恶劣的船载环境条件,并增强结构的长期防腐蚀能力,该材料已被证明能够正常的使用十年,而此前使用的环氧树脂防滑剂需要每2到3年更换一次,因此该新型涂层将有利于缩短维护时间和成本。TSRV是一种最先进的机器人车辆,可实现TSN涂层从甲板准备到喷涂过程的自动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据海洋技术新闻网9月19日消息,美国Exail公司与Sea Deep公司正参与“海底2030”项目,将利用新技术辅助完成全球海底地图绘制工作。Exail公司将提供海洋测深数据,分享海洋测绘和测深数据管理方面的经验,推动该项目的进行。Sea Deep公司将AI平台集成到该项目中,以增强海底勘探和海洋监测的数据收集能力。据了解,“海底2030”项目是由日本财团和“大洋地势图”(GEBCO)组织发起的“海底2030”合作倡议,该项目致力于促进全球海底的全面测绘,并将在本十年末将所有测深数据编译成可以访问的世界大洋海底地形图。
据bairdmaritime网9月20日消息,英国测量公司(Survey)推出一款无人水面艇。该艇配备了先进的海上自主套件,采用混合电池系统,可运行长达12小时,还可与其他无人驾驶飞行器、遥控潜水器等协同工作。据悉,该艇专为海上超视距作业而设计,低碳环保的同时可执行勘探等任务。
美空军授予诺格公司价值1670万美元补充合同,用于为F-16战机研制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
据TheDefensePost网站9月19日消息,美空军授予诺格公司价值1670万美元补充合同,用于为F-16战机研制APG-83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此次合同授出后,美空军F-16战机雷达升级相关合同授出金额总价值达16亿美元。AESA雷达适用于第五代战机等现代化喷气式飞机,目标探测和跟踪范围65海里(约合120千米)。目前,该雷达主要配置在F-16、F/A-18C“大黄蜂”战机中。
据国防科技要闻9月19日消息,美陆军“未来战术无人机系统”(FTUAS)项目实现两大重要节点。一是完成了“模块化开放体系架构”评估,表明该体系架构功能符合标准要求,可通过模块化和标准化接口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并支持新技术的快速嵌入。二是“未来战术无人机”原型机成功进行了多次飞行演示,演示内容涵盖垂直起降、降低声学特征、动态指控、快速部署、系统集成与飞行性能等关键指标。
据spacenews网站9月18日消息,美太空发展局对0期“传输层”卫星在轨开展星间链路通信测试。该型卫星由约克公司生产,利用Tesat-Spacecom光通信终端成功地进行了在轨数据交换,标志着新型天基通信网络取得关键进展。此前,由SpaceX公司生产的0期“跟踪层”卫星已成功在轨完成星间链路通信测试。未来,美太空发展局将整合“传输层”和“跟踪层”通信网络,以形成功能更加完备的网状网络。
据RussianSpaceWeb网站9月17日消息,俄罗斯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完成“安加拉”(Angara)轻型火箭第三次发射任务,将2颗机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2颗机密载荷在俄罗斯的军方编号为Cosmos 2577和Cosmos 2578,将部署在距地约330千米的超低轨太阳同步轨道。“安加拉”火箭是俄罗斯的两级轻型液氧运载火箭,使用煤油和氧气混合体作为燃料,近地轨道有效负载3.5吨,太阳同步轨道有效负载2.4吨。
美国雷神公司和诺格公司联合进行用于高超声速系统的远程固体火箭发动机静态点火测试
据TheDefensePost网站9月17日消息,美国雷神公司和诺格公司联合进行了用于高超声速系统的远程固体火箭发动机静态点火测试。此次测试演示验证了适用于高超声速应用的有线端燃烧技术,为高超声速载体系统提供更强动力和更远射程能力。同时,发动机在点火测试期间生成了支持数字建模和模拟的测试数据,验证了其设计成熟度和性能。
据9月18日消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研究委员会(SRC)宣布,其位于萨斯卡通的稀土金属加工厂实现了商业规模的稀土金属生产,使萨斯喀彻温省成为北美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商业规模稀土金属加工厂。SRC的稀土金属加工厂此前获得萨斯喀彻温省政府7100万加元的资助,以及加拿大政府3000万加元的联合资助,这些资金对建设配备先进、专有技术的垂直和横向一体化“矿物到金属”工厂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SRC的工厂使用专有的金属冶炼技术,每月可生产10吨钕镨(NdPr)金属,纯度大于99.5%,转化率大于98%。通过建立安全、可持续的稀土供应链,萨斯喀彻温省希望成为关键矿产开发领域的引领者。SRC的稀土加工厂将于2025年初全面投入运营,预计每年将生产约400吨钕镨金属,足以为5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改造技术使杨树自然生长出可直接用在建筑材料的结构木材
据双碳情报9月20日消息,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将基因工程和木材工程相结合,通过基因编辑对杨树进行基因改造,自然生长出可直接用在建筑材料的高性能结构木材,无需通过化学方法及能源密集型工艺流程,避免了废物的产生并可实现长期碳封存。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名为nCas9-A3A/Y130F的碱基编辑器,靶向了杨树中的4CL1基因,通过在第一外显子序列中引入提前终止密码子,将杨树的木质素含量降低了12.8%,且生长情况没有显著变化。经基因敲除后的木材无需化学处理即可直接用来生产压缩木材。研究人员将这种木材浸泡在水中并进行高温热压处理,获得了313.6±6.4 MPa的抗拉强度,与铝合金6061的强度相当,接近经化学处理的致密木材(320.2±3.5 MPa)。该方法消除了传统木材加工的化学脱木质素过程,为以低成本、环境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各种建筑产品提供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atter》期刊。
据科情智库9月20日消息,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2D TMDs)二维材料的半导体器件开发面临的关键挑战,研究确定了掺杂、p型接触和高介电常数电介质确定为核心问题。2D TMDs基半导体器件开发正受到慢慢的变多的关注,但2D TMDs基半导体器件的晶圆级大规模制造仍面临挑战。研究人员发现掺杂、p型接触和高介电常数电介质是2D TMDs基半导体器件开发的核心问题,核心挑战在于高良率的晶圆级大规模制造。研究建议重点发展低缺陷密度的材料、开发可靠的掺杂策略,以及优化半导体/金属与半导体/电介质界面,这些举措对开发2D TMDs基半导体器件至关重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期刊。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形态趋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学技术创新洞见。
【扫码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