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涌现出无数以制造企起家的家族企业。当这些家族企业进入“不惑之年”,有序接班成为摆在创始人面前的首要问题。
“厂二代”——接班“企二代”中一个独特而庞大的群体。在投资、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这批“厂二代”仍愿意接过父辈接力棒,坚守传统制造业。他们不仅要实现家族企业的有序传承,更要完成传统行业在新兴行业冲击下的革新和突围。
过去两年多,羊城晚报《经济新动能民企新力量创二代来啦》(以下简称创二代)栏目采访报道了多位珠三角“厂二代”。记者梳理发现,相对于“厂一代”,他们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更广阔的视野,不少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回归制造业,他们既要继承守业,更要除旧布新。他们边学习边管理,一头扎进专业性极强的制造领域,同时利用年轻的思维和视野带领家族企业积极触网“上云”、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大刀阔斧的改革。
4月中旬,第129届广交会将在“云上”开幕,届时2.5万家参展企业将在“云”展厅上精彩亮相。触网“上云”,一些习惯于传统展会的企业或许对此有些陌生,但部分“厂二代”对此早已游刃有余。
2020年10月下旬,第128届广交会圆满结束。在这次“云端广交会”上,刚刚在海外完成学业归国的“90后”徐昇为其父辈创立的化工企业嘉德乐集团作出了大贡献。2020年初,徐昇进入家族企业嘉德乐集团,分管跨境销售,带领外贸销售员队伍。在他的力推下,这家涉及食品添加剂、塑料等领域的传统化工公司开始搭建网络站点平台、利用网络新媒体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徐昇一边管一边学,在阿里巴巴大宗商品平台、谷歌推广平台等搭建起公司的官方网站,也锻炼了公司的网络和外贸销售队伍。他对公司主打的拳头产品单甘酯、月桂酸酯、PTS等中英文资料、关键指标和证书等了如指掌,在向海外客户推介时能应对自如,这些都成了日后嘉德乐集团顺利适应“云端广交会”的宝贵经验。
带领传统制造业触网“上云”是不少“厂二代”革新企业的“妙招”之一。在我们栏目采访报道的案例中,专门干体育用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品牌运营的广东麦斯卡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触网“上云”更为积极。在“厂二代”叶伟伦的带领下,麦斯卡体育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为转型线届广交会上,麦斯卡搭建了四个独立的直播展示间,对应四条不同的主推产品线,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面对亚洲、美洲、欧洲三大时区进行网络直播,带着产品“逆势”进军全球。叶伟伦和记者说,他们还与薇娅合作,后者每个月至少会在其直播间推荐一款麦斯卡出品的体育用品。
更年轻的思维和更开阔的视野,让这群“厂二代”更早懂得运用互联网和电商这些新工具。搭建跨境电子商务网络,把直播间搬进工厂就是这些“厂二代”带给制造业的新气象之一。除了参加线上广交会,针对外贸企业推出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是“厂二代”展示产品、获取新客的重要渠道。
“厂二代”既要守业,也要创业。面对父辈留下的根基,“厂二代”一缺乏经验,二没有“战功”。如何做出成绩让团队信服?最根本的方法是推进改革,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做出成绩和突破。
在羊城晚报创二代栏目采访报道的案例中,“厂二代”接棒企业的“野心”并不小。在父辈打拼的基础上,不少“厂二代”放眼全球市场,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希望家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更上一层楼。当然,在改革过程中,他们往往也会遭遇来自父辈、管理团队的阻力。
江门市蓬江区芝山五金公司总经理罗达全就有这样的经历。芝山五金创立于1990年,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加工公司,主要生产铁线、铁管类五金家庭用品。2010年,“厂二代”罗达全进入公司,用了两年时间对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进行学习和摸索,开始大胆勾勒自己的改革蓝图。
罗达全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来看,机器取代人或者部分取代人一定是趋势,在2000年前后已有不少五金企业由于不愿意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大投入而发展不好甚至倒闭。“2012年,我提议升级公司的设备,引进一批机器人。当时,公司里也有一半左右的人并不认可,这种行为在当时行业内走在了前面,有些人并不看好。”罗达全告诉记者。
罗达全力排众议,说服了当时还有些犹豫的父亲成功升级公司生产线,不少欧美客户看到芝山五金的自动化设备,更有信心下订单。如今,芝山营业收入达到5.5亿多元,而公司的员工依然保持在1100人左右,与10年前相仿,公司制作效率大幅度的提升,这得益于罗达全对转型的魄力和决心。
“厂二代”更愿意迎接挑战,对改革目标坚定不移。2020年的疫情对不少制造企业经营造成影响,面对危机和挑战,是保守经营平稳过渡还是大胆投入危中寻机,“厂一代”和“厂二代”也会有不同看法。在广东顺德的富莱斯家具公司,创始人冯耀祥面对疫情挑战认为企业应该开始开源节流,要减工资放假。而“厂二代”冯志亮却认为,员工工资不减,还要逆势扩张。很多国外品牌停产,有危机则有机遇,这时必须要投入更大的资金,主动往外走,把前几年被一些进口品牌占领的市场占有率重新拿回手上。
“国际化拓展的目标还是要迈出去”,冯志亮说,无论疫情最终是怎样,企业该做的事不会因为疫情而终止。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骞能在接班后,坚定不移主导了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改革升级。对于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阻力,王骞能和记者说:“很多大企业,比如华为、格力,都曾经历过信息化管理的改革,也许这些付出未必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经历的。”
“制造业这么辛苦,你为什么还愿意到制造业接班?”在接班这些年,广东吉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的接班人吴冰常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前几年我也会想,父母为什么这么保守。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大,金融、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都很火热,制造业并没那么好做。但后来我发现,当潮水退去,你就会看到谁在裸泳。”吴冰和记者说,经历疫情带来的种种挑战,他发现这些火爆行业内一些项目因为资金链紧张等原因,都暴露了一些问题。“经历过经济大潮之后,我看清很多,还是做回实业,坚守自己是最正确的。人还要经历和磨炼,不要追求便捷,要脚踏实地。”
不过,对于“厂二代”,坚定信念还不够,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产品和技术。在梳理众多受访的“厂二代”案例后,记者看出,绝大部分“厂二代”尽管拥有更高的学历和留学背景,但大部分主修管理、金融等学科,和制造业并无太多关联。“厂二代”进入企业后,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与出身精密仪器行业的父亲不同,研究生毕业的徐昇并不熟悉化工行业。在徐昇看来,对产品和技术不了解是接班最大的挑战。“公司产品偏技术,进一步探索在大多数情况下要5-10年。不过若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的话,其实要传承也没那么难。因为董事要管的东西,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父亲徐怀义对此并不担心。“一个大规模的公司,领导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做。”徐怀义了解儿子擅长的领域,也清楚公司发展的关键。“研发、技术一定要是专业的团队来做,但是销售、渠道必须把控在自己的手里。”
在交班初期,“厂二代”对于产品和技术不熟悉,父辈则成了最坚强的后盾,“父子共管”成为常态。父辈企业家把握战略方向,并帮助“厂二代”建立专业团队,为接班人打造可以大展拳脚的空间。比如,广东同益空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代”企业家唐旭初接班九年多,逐步承担起这个家族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而父亲唐壁奎则退居幕后做“参谋”,凭借在行业浸润多年所培养出来的敏锐直觉,唐壁奎从产品创新、战略方向上为儿子出谋划策,“父子档”配合越来越顺畅,企业交班也慢慢变得平稳,这也是不少珠三角制造企业传承的常见形态。
【扫码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