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发展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技能成才报国先进事迹报告活动侧记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喷涂项目

高水平发展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技能成才报国先进事迹报告活动侧记

2024-01-04 22:01:58 喷涂项目
  • 产品概述

  3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层报告厅,“我特别享受攻克技术难点带来的快乐,例如解决业务场景中的逻辑算法问题、不同设备中的适配方案等。这使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为梦想而奋斗的决心。”杨书明说。这个23岁的年轻人,谈起自己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勇夺金牌的经历,自豪感溢于言表。

  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活动现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冠军选手代表和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代表向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自己的技能成才和成长经历。他们有的通过严谨艰苦的训练磨练技能,在世赛的舞台上为国争光,有的在一个岗位上刻苦钻研几十年,成为无法替代的技能大师。他们选择了一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身体力行诠释着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姜雨荷,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她用三年半的时间,从省赛、国赛,一路走到世赛的舞台。比赛中,在使用“化学滴定法”时,她单次滴入溶液量要精确到四分之一滴,也就是0.01毫升,极轻微的手抖都会前功尽弃,这需要极其严苛艰苦的训练才能做到。同时,她还独立完成了长达11页的英文实验报告。初中毕业的她,在此前的备战训练中贴身携带单词本,吃饭、睡觉前、走路都在背单词,终于啃下了英语这块“硬骨头”。“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需要至少一万小时的针对练习。而今年只有21岁的姜雨荷,训练时间累计超过14000小时。

  数控铣项目入门有难度,想要实现突破更是难上加难,只能靠量的积累,才能换来质的突破。”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周楚杰如是说。为了“台上一分钟”,周楚杰2016年暑假就进入了数控铣项目竞赛小组,从此开始了与数控设备为伴的日与夜,最终夺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实现我国在数控铣项目的“四连冠”。

  放弃了节假日的娱乐、忍受着高强度训练带来的伤痛,一遍又一遍地训练,一次又一次攻克难题,这几乎是每一个年轻的世赛奖牌得主都要经历的“成长”之路。技能水平的提升没有捷径,只有靠时光的打磨和不断失败积累的经验。在磨练技能的过程中,这些年轻人也逐渐展现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马宏达,以高于世赛冠军的标准做备战训练。在法国波尔多举办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的比赛中,当地潮湿的天气给他的创意模块出了难题,墙体没有干透导致石膏做的小鸟掉落摔碎,但训练时上千次的演练和赛前周密的应急预案让他迅速调整状态、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了他迄今为止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夺得金牌后,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刮腻子冠军”。今年1月,作为技能人才代表,马宏达受邀参加了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为何走上技能之路?几位金牌得主不约而同提到了技能与就业的关系。他们有的初中毕业后选择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一门技能,希望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有的是外出打工后重返学校,希望提高技能水平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水平,成为技能人才中的佼佼者,职业前景也更加广阔。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盛国荣和记者说,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这些世赛冠军的示范作用很显著,他们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刻苦钻研提高技能水平,即使不参加技能比赛,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也是过硬的,可以立即进入一线生产实践中。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都能超过95%,去向多是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军工企业,待遇好,而且发展前途广阔”。

  学有所成,技能有为,这些年轻人刻苦钻研,实现技能成才,也拓宽了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顶级规模、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领先水平。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中国代表团在参加的34个项目上共获得21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位列金牌榜第一。

  世赛的年龄限制要求,让它成了一项以年轻人为主的国际性技能大赛。这些20岁出头的年轻人,在世赛的舞台上尽情展现高超技能,在领奖台上身披国旗,代表中国接受来自全世界的赞誉,这一刻,他们不仅实现了技能成才的梦想,还用自己的顽强拼搏实现了技能报国的愿望。

  技能报国不仅是国际赛场的摘金夺银,更是以技能服务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马小光,勇于创新实践,全力打造大国重器“突击队”。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工艺攻关、技能创新、技术改造等多方面取得成功,圆满完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庆60周年和70周年特效焰火发射任务,所在团队累计培训100余名技师、高级技师,他们全部成为关键岗位技术骨干。

  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油工史昆,28年来坚守在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柴达木腹地,绘制了一百多份井站工艺流程图,他和团队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5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奖14项,攻克高原油田各类生产技术难题近200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我深刻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快乐,也更加坚定了技能报国的信心和决心。”史昆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这是首次将“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行列。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和记者说,从开放、多层次、立体的人才成长观、人才培育观来说,我国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生产体系。并且从新一轮的数字革命来看,我们也急需相应技能的劳动力储备,将我们的人口优势转化为技能优势、数字人才优势,从而抢占数字革命的战略制高点。

  确实,从世赛项目设置来看,既有传统的家具制作、砌筑、瓷砖贴面、汽车喷漆、飞机维修、美容美发、酒店接待、健康和社会照护等项目,也有网络系统管理、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移动应用开发和网站设计、云计算等新兴技能。这与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本身就是就业导向是一致的,它的理论、实操全部面向生产一线。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中国经济要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技能人才将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生力军和原动力。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格外的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多方面部署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发展新“八级工”制度,完善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和标准。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要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

  在这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活动中,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就大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也谈到了5点意见:一要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培养质量;二要科学合理使用,发挥人才作用;三要坚持科学评价,畅通发展通道;四要完善激励制度,树立正确导向;五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在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发体系逐渐完善的基础上,我国在一些具体的政策领域上也有突破和创新。“从人才评价的角度来说,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八级工’制的作用,目前一些企业和行业组织在备案后,能自行进行职称评定。从人才激励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鼓励技高者多得,希望技能人才的价值在收入上有更多体现。”吴帅说。同时,就目前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来看,吴帅也提到了当前的突出矛盾,表现为“四多四少”:初级工多、高级工少,传统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所以,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从国家、社会到企业,不断地改善技能人才的收入待遇、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希望吸引更多有志年轻人加入技能人才队伍,当这些年轻工匠闪耀世界舞台时,当这些大国工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傲人的业绩时,“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将成为更多中国优秀年轻人的职业荣耀。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

【扫码浏览手机站】